放空大脑就能治病?贡方堂徐建医生建议发呆防脑过劳

2021-06-25 14:18发布

你经历过 " 脑过劳 " 吗?所谓 " 脑过劳 " 是指大脑接受的信息量过大,超过其处理能力,导致出现疲惫状态。

据新华社报道,脑神经外科医生奥村步介绍,近 10 年里,来门诊咨询健忘问题的 40-50 岁的中年患者有非常明显的增多趋势。

究其原因,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、子女教育和赡养双亲等问题,加之网络时代无处不在的信息导致的 " 脑过劳 "。

那么,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脑过劳呢?贡方堂内科中医徐建老师为大家总结了相关知识。

" 脑过劳 "有什么危害?

大脑过度疲劳以后会出现头晕、头痛等症状,还会有记忆力的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精神比较萎靡、烦躁、患者的食欲不好、感到疲乏和无力,容易有频繁的打哈欠动做,患者的反应能力会有下降,都属于大脑过度疲劳的征象。

有一部分患者还会因为大脑过度疲劳的时候,情绪、性格方面出现一定的改变,比如患者会表现为脾气暴躁,更容易被激惹,患者计算能力会有所下降。

大脑过度疲劳主要指在长久或强度很大的脑力活动过程中,因为脑细胞代谢的产物大量的淤积,没有明显的被代谢出去,会导致患者的营养通道受阻、血液循环不畅,引起大脑皮层的活动受到抑制,会有这样的表现。

“发呆”对健康有何益处?

其实,发呆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,偶尔发呆无伤大雅,还有利于健康。发呆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务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。

发呆可帮助人们减轻疲劳,对大脑来说,是很好的休息。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会突然不愿意思考,使自己停滞在一个安静的氛围里,忘记一切。

会发呆的人,觉得发呆是一种享受,因为发呆的时候可放开所有,不再有烦恼和忧愁,整个空间都属于自己的。因此,在发呆的时候,人是轻松、快乐的。

发呆能创造纯净的自我空间,安静的冥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为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,对于减少焦虑有着明显的作用。

其实,在咱们发呆、睡觉、又或是被麻醉的时候,咱们的大脑也依旧在不停工作——被称作大脑的默认模式。

甚至,当我们做出有意识的动作时,“大脑耗能”只有“默认模式”时的20/1。简单地说,就算是发呆,大脑也一直在为还没发生的事情“作准备”,甚至更勤奋。

·如果累了,就发发呆吧,它能降低焦虑和抑郁,减少发病风险。

劳碌的人们往往顾着奔跑,忘记给自己一点时间放松。

当前上班族生活、工作压力大,亚健康、失眠、易怒、暴饮暴食、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非常普遍。早在2016年,卫计委就倡导“每天发呆5分钟”的概念了。

情绪管理专家、国际教练联合会专业教练吴涛表示,长期的不良情绪状态将产生很多健康隐患,如心血管疾病、胃肠道疾病、甚至癌症等。有研究发现,每天适当发会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降低25%,心脏病患者发病的风险也降低。

·发呆,还是创造灵感的好帮手。

发呆的时候,其实脑子会进入一种偏潜意思的思考。这正是无关的想法中发现关联的好时机,可以找到复杂棘手难题的答案。

而这种潜意识的思考也经常会发散出很多的奇思妙想。

·抑制信息超载,让人们的注意力和意念更集中

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指出,心无杂念、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时候,大脑中的α脑电波得到加强。

这种特殊的脑电波位于大脑的最外层皮质,可以抑制信息超载,让人们的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,从而改善情绪,减轻压力,缓解焦虑不安。

应该如何防止 " 脑过劳 " 呢?奥村医生给出了如下建议:

1、每天尽可能抽出一定时间,远离电子产品,放空大脑;

2、做简单的家务,让自己放松下来;

3、出门散散步,调动全身心去接触和享受大自然。